凯途心理学院——心理学专业培训网 深圳:0755-82666230 广州:020-36299048 西安:029-89572826


联系我们

  • 凯途心理学院
  • 深圳:0755-82666230
  • 地址:南山区桃源街道平山一路世外桃源创意园D栋二楼
  • 广州:020-36299048
  • 地址:白云区梅岗路1号广州商务大厦
  • 西安:029-89572826
  • 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107号荣民时代SOHO 6楼616
首页 >  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妈妈,最后都会后悔

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妈妈,最后都会后悔

《千与千寻》在国内上映不到两周,票房已经接近4亿。距离这部电影第一次在日本公映,已经过去18年,我们编辑部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,是在年少之时。

当时看到的,只是一个单纯的成长故事:10岁小女孩千寻误入神隐之境,身边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猪,她独自一人踏上救赎之路。

如今带着成年人的心智来看,电影的奇幻瑰丽里,杂糅进了很多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,并且在今天的中国一一得到映射,比如大家热衷讨论的环保、经济泡沫、过度工作带来的灵魂空虚等等。今天想讨论的,是在这种种之外,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话题:巨婴。

巨婴这个词,在2018年入选了网络十大流行语,我们已经习惯用“巨婴”来形容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。

电影里,为了救父母,千寻必须在招待各方神明的澡堂“油屋”里找到工作,她去找油屋主人汤婆婆求情,僵持不下的时候,震耳的啼哭响起。

这是汤婆婆的孩子坊宝宝第一次侧面出现。

 

▲千寻第一次遇到坊宝宝,只看到一只硕大的婴儿的脚踢坏了门。

他的啼哭,纯然是个婴儿,啼哭里传达的情绪我们都不陌生:睡醒了发现妈妈不在身边,他要被关注、被抱在怀里哄逗喂奶,要人夸他是“乖宝宝”,一刻都不能等。

每个婴儿,都觉得自己是个全能的神,全家人围着自己转,能用啼哭换来一切。

 

▲凶神恶煞的汤婆婆却轻声细语地哄着房间里面的坊宝宝:乖孩子,乖~

慢慢的,婴儿长大,从家庭生活里、幼儿园的操场上、同伴的交往中和家长的引导里,他需要经历那个“走下神坛”的过程,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、开始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。

但是,如果这个过程缺失了呢?

如果一个孩子身体长大了,心智却仍停留在那个能用啼哭向父母交换一切的婴儿期呢?

坊宝宝第二次出现,我们看清楚了他的样子: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婴儿,外形却比成年人还要巨大。

“巨婴”这个词,由此而来。

他有着婴儿该有的一切行为,他喜欢哭,靠哭来解决一切问题;

如果一点不顺着他的意,他就搞破坏;

他也会用暴力攻击身边的人,不管对象是谁;

千寻急着去救人,他却只想让千寻陪他玩,甚至口齿清晰地威胁:“你如果出去的话,我就哭,宝宝如果哭的话,婆婆马上就会过来的,把你杀掉。”

你不陪我玩,我就哭喔;你不让我满意,我就找我妈喔——当坊宝宝说着这种话时,幼稚的脸和庞大身躯的不协调感,令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怖。

这个角色的塑造,绝不是凭空而来。

宫崎骏在新宿有一座山间别墅,每年夏天,他都会邀请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来玩,千寻的原型,就是朋友家10岁的女儿,所有那些娇气、爱哭、不耐烦,都是他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。

他担心这一代孩子们失去了拼搏精神,而巨婴这个角色,正是这种担忧的极致呈现。

再看看这两年的社会新闻,有太多《千与千寻》里巨婴的现实镜像。

在重庆,结婚5年的李女士控诉丈夫“32岁了还没有断奶”,丈夫一直赋闲在家,花钱向公婆伸手要,两个老人还变着花样给他做美食、当专职保姆,她想搬出去住让丈夫学会独立,却被丈夫和公婆一口拒绝。

48岁的上海人大卫,从小就是学霸,大学读的是同济大学,后来出国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读了工程硕士学位,回国后却不工作,白天睡觉、晚上玩游戏,靠患有尿毒症的82岁老母亲丁阿婆供养他。

这些活成婴儿的成年人,明明手脚健全、甚至受过很好的教育,却只有不断的依赖别人、对别人索取,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。

这样的现实,没有了可笑,只剩下可怖。

谁都不想养出巨婴,但是我们似乎,都在不自觉地成为汤婆婆那样的家长。

电影里,汤婆婆一个人掌管着一个大大的温泉店,底下很多员工,赚很多钱,谁都不能说她不爱孩子,她简直甘心为孩子奉上一切。

巨婴坊宝宝有个童话世界般美丽的卧室,里面堆满了玩具、零食,天花板就是天空,太阳和月亮可以随时切换。

但她的爱也很匮乏,她每天为了生意忙到脚不沾地,最酷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数钱。

她爱得很卑微,孩子对她动辄呼喝,稍不如意就一脚踢到她头上。

她也爱得很专制,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,她编织了一个谎言,告诉坊宝宝,外面都是细菌,出去就会生病。

我们真的能说,这只是虚构的电影吗?

巨婴的心态,就如同婴儿一样,有任何需求都理直气壮地要让父母满足自己。那么,根源上,是不是父母只会用爱婴儿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呢?

怕他冷,怕他饿,怕他生病,怕他吃苦——每个父母都是这样心疼自己的孩子,无论他长到多大,总是想着他还是个小婴儿那样,能够依恋父母,心满意足地接受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。

就连宫崎骏也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: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舍不得让孩子独自面对种种困难。

“我教育不对,样样自己包办,他样样现成的,依赖惯了。”82岁丁阿婆这样反思,悔之晚矣,却还是无法放手。

这样的错,我们谁敢说自己没有在犯呢?

选择做什么样的父母,很重要。

还好,宫崎骏在《千与千寻》里,给了我们一个答案。

电影里,坊宝宝被钱婆婆的魔法变成了一只小老鼠,和千寻一起踏上了冒险之旅。

他终于见到了外面的世界。

从小心翼翼的试探开始: 

见到了世界广阔的兴奋: 

一直带着他飞的乌鸦累得飞不动了,他终于站起来,把乌鸦扛在身上往前走。

从一个被人照顾的巨婴,到能够照顾别人,变化在悄悄发生。 

在钱婆婆的小屋里,他用自己的劳动,和朋友们一起为千寻做了一个护身符。

累趴下,再起来;想放弃,再坚持——没有人推着他、逼着他,他自立了。

就像千寻在父母变成猪之后迅速成长那样,巨婴的变化,再次印证宫崎骏想要传达的信念:也许,只有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,孩子才能真正成长。

我却觉得,最有意思的设计,是坊宝宝变成老鼠的时候,身边一直跟着一只小乌鸦。

这只乌鸦,是汤婆婆的随从,长成小号汤婆婆的样子。

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感受那样,孩子不在身边时,我们总是恨不得“留只眼睛”在他身上,这只乌鸦,就是汤婆婆的那只眼睛。 

只不过,这次,乌鸦所给予的,是陪伴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: 

是适当放手的理智: 

是孩子劳动时的陪伴: 

毫无疑问,这是另一种妈妈。

爱不是让孩子过自己准备好的生活,不是给他安排一切,而是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,给他朋友般的陪伴。

《千与千寻》的结尾,白龙送千寻到异世界的边界,他说:“我只能送你到这了,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了。一直往前走,不要回头。”

这句话,总有一天,我们要送给自己的孩子。

一个孩子的成长,总是充满着告别。

有一天,他会踏上那趟人生的电车,有去无回。

那时候,我希望能给他的行李,是爱和勇气,而不是捆绑和束缚。

 

文章出自网络 如有侵权 请联系删除

 

 


在线咨询

联系我们

返回顶部